就在Steve Jobs, 這位被世人崇拜的跟神一樣的蘋果老大正在一年一度的MacWorld Expo 口沫橫飛的這個時候, 我們來介紹這個由蘋果電腦與日本玩具龍頭萬岱合作開發的遊戲主機, 那是最恰當不過了. 諷刺的是, 現在幾乎所向披靡出什麼都賣的蘋果當年的這個計畫卻是以失敗收場, 僅僅出現在市場兩年(1995-1997), 總共也約只有5000台流通到消費者手上, 名列史上賣的最爛的十大主機第1名, 並且被PCWorld評為古往今來世界上最差的25個科技之一. 絕大多數的人更是連這個主機的曾經存在都不知道, 可說是失敗中的失敗的作品. 先來看看他的規格及功能:
Bandai/Apple Pippin @Mark
稀有度 *****
- 66MHz PowerPC 603 RISC microprocessor
- 5MB combined system and video memory, advanced architecture
- 128K SRAM
- 4x CD-ROM drive
- 14.4k bit/s modem
- Two high-speed serial ports
- PCI-compatible expansion slot
- Two ruggedized ADB(Apple Desktop Bus) inputs
- OS: Mac OS 7.5.2
那麼, 到底哪裡出了錯呢??
我認為有兩個主要的原因, 首先是時機. 當萬岱終於在1995年於日本將Pippin推上市的時候, 飛快進步的電腦製造科技已經將56.6k 的modem降價到人手一台. 更便宜更快速的解決方案讓這個Pippin的一大賣點失去競爭力. 更糟的是, 與任天堂合作破裂的SONY竟然趕在早一歩的1994年12月3號, 推出了統治接下來十多年市場的王者, PlayStation. PlayerStation 的君臨天下迅速的吞食原有的市場, 使得原本就沒有市場基礎的Pippin更是沒有招架之力.
第二個失敗的主因, 則是軟體. 我們都知道, 硬體沒有了軟體不過是一塊廢鐵, 現今的銷售策略甚至是賠本賣硬體, 賺錢靠軟體. 可見得軟體才是硬體賴以生存的主角. 相較於當時雄鋸遊戲市場的SONY Playstation, Nintendo Super Famicom, Sega Saturn 所列出來支援的幾百家遊戲廠商, 上千款的遊戲, Pippin 在他短暫的一生當中只有出現過少的可憐的22款遊戲.
於是, 當時看起來前景看好的一個主機, 就這麼迅速的在1997年結束了他的生命, Pippin 所犯下的錯誤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錯誤示範, 重量級遊戲主導遊樂器主機興衰的例子也一再重演, 這也逼使得後來的主機開發廠商支付龐大的金額來爭取強作的獨家專賣權, 不過這是後話, 留在以後再說了.
------------------------------------------------------------------------------------------------------------
這台稀有度五顆星的主機的賣像十分好.以 主機的蒐集來說, 外盒的完整與否影響了整體價值很大的一部分,有無外盒在價格上面可以相差到數倍之多. 所以大家以後買東西外盒可別隨便丟,它可能比你的內容物還要有價值. 我們可以看到這台Pippin的外盒還十分的新, 只有很少部分有些微脫落.能找到這樣好的收藏品可說是運氣非常好.





翻過來看看底部,有個記憶體的擴充槽(上)以及一個看起來像是VESA的匯流排(下).

再來是重頭戲手把,從遊樂器的手把往往可以對當時最新最先進的遊戲科技及走向看出端倪.有沒有覺得這個手把很眼熟? 沒錯,PS3最開始發表的手把造型也是這樣的飛鏢設計.手把實際握起來感覺很好.左邊的D-pad採用一個與搖桿(joystick)折衷的設計,操縱起 來十分順手,用於像是Street Fighter之類的格鬥遊戲不會為了搓昇龍拳搞到手破皮. 中間的Track Ball則是用來操縱游標, 到現在仍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設計. 讓玩家不用另外外接一個滑鼠就並可以同時使用傳統遊樂器手把及滑鼠的功能, 非常的方便.






0 意見:
張貼留言